2008年11月12日,在2008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调查与找矿新成果”专题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为进一步加大地质信息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力度,自即日起,中国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及1:20万水文地质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面向全社会提供使用,新增3000种图文地质资料实现全文在线浏览服务。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1:25万航磁系列图和遥感影像图,公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等。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洪涛主持2008年度最新地质资料的对外发布,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关凤峻出席发布活动并讲话。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提供国内外用户使用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及重要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旨在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更好地改善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中国地质调查局把公益性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作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将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的需求,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支撑。
15种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公开提供社会使用
为方便国内外的用户更大程度地享用公益性地质服务产品带来的便利和效益,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公布了中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1:20万、1:25万)、中国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中国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及1:20万水文地质数据库面向国内外公开提供使用。其中,1:5万比例尺的地质数据库,尚属首次公开发布;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当前我国覆盖面最大、信息最全面、数据最权威的全国性区域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
至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向社会公开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将达到15种。这些数据库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将可以公开的地质要素处理结果及图件提供用户使用。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求提出要求,由全国地质资料馆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处理,也可在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中自行处理。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地质资料馆副馆长姚华军介绍,自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资料馆已为国内外260多个用户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服务28万余幅。
此外,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在进一步开展地质资料的清理工作,根据国家现行保密规定对馆藏地质资料逐件进行清理登记。对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地质资料,将及时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8000余种图文地质资料提供在线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继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全文公开发布5000余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此次面向社会新发布3000种数字化的图文地质资料,并实现全文在线服务,供用户免费浏览、下载。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资料馆图文地质资料全文在线服务累计上网8000余种。用户可以通过登录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WWW.CGS.GOV.CN)、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WWW.NGAC.CN),方便地检索馆藏资料目录,浏览资料全文,下载数据产品。
1:25万航空物探和遥感影像系列图件首次面向国内外发布
为提高我国航空物探遥感等图件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布1:25万航磁系列图和遥感影像图。
据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熊盛青介绍,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拥有基本覆盖我国陆地和海域的航磁和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大部分国土的航空遥感资料,这些数据和资料对于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作用。本次公布的是已编制完成的148幅1:25万标准图幅航磁系列图件和836幅1:25万标准图幅遥感影像图。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图件和产品。
地质灾害信息服务及时便捷
专题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还介绍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地下水监测等情况。
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介绍,目前,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信息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数据能及时便捷地提供给社会使用。自2003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进行地质灾害预警区划和降雨判据研究,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公众发布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范围、级别等信息,成功预报了“艾利”台风诱发福建、浙江地区滑坡等灾害,成效显著。中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建立了由2.4万个地下水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监控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基本控制了中国主要城市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诱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区等,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数据库,管理近5000个点的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和水量等监测数据,987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的基本情况与水位动态曲线都能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WWW.CIGEM.GOV.CN)上查询。
统筹中央与地方
公益性地质工作矿产勘查新机制逐步破题
从2008年11月12日2008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调查与找矿新成果”专题会上了解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正逐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筹部署、分工合作”的思路,探索建立起“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矿产勘查新机制。明年的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将围绕国家需求,统一部署、综合部署,着力提高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重点加强重要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力争实现找矿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钟自然主持地质调查与找矿成果专题报告。
矿产勘查立足国内实现战略重点西移
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我国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矿产勘查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发展,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陈仁义介绍,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立足国内,勘查重点实现战略西移。中央财政逐步加大对西部基础地质调查的投入,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西部地区矿产基础调查9.1亿元,占全国38.4%;社会资金投入35.8亿元,占全国36.7%。完成主要工作: 1:25万区调110个图幅,152万平方公里;1: 100万重力103 万平方公里;1: 100万航磁114万平方公里,1: 20万航磁 37万平方公里;1:20万化探30万平方公里。
此外,我国深部找矿初见成效。对全国1200多座重要矿产大中型矿山的矿产预测和潜力评价,大部分矿山深部和外围仍具备一定的资源潜力,76 个矿山新增资源储量达中型以上规模。厚覆盖区航磁异常查证和低缓异常查证,中东部地区发现一批隐伏铁矿,特别是华北陆块山西五台-恒山、辽宁鞍-本、冀东、鲁西等地区,长江中下游安徽庐枞等地区深部找矿成效显著。
统筹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国矿产勘查工作,2008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云南、福建、新疆、湖南、青海、西藏等省(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中央与地方公益性结合的新机制。
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会同各合作方完成合作协议的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引导和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2009年工作部署将推动矿产勘查新机制破题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筹部署、分工合作”的思路,初步建立了中央、地方、企业和地勘单位多方联合,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出资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统筹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合理分工、有机衔接,多渠道投入矿产勘查的新机制。这将有利于在重要成矿区带实行统一部署,尽快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而引导企业资金有序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整装勘查,从而形成一批大型资源基地。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主任严光生介绍,2009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将坚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立足解决重大资源、环境、科学问题,统一部署、综合部署,集中各方面力量,统筹各方面的资金,引领大投入,形成大拉动,通过工作部署推动矿产勘查新机制逐步破题。